历史

第234章 兵败(2/2)

延龄暗自喊好之际,他突然看见敌军帅旗下一身戎装的董全忠手里,拿了一张弓,箭已在弦上,对准四贞的身影不停挪动。

    孙延龄催动座骑,如同一阵狂风卷过,朝董全忠冲了过去。

    帅旗附近,是人马最为集中的地方,孙延龄这一冲进去,立刻被人潮包围了起来……

    在敌军重重包围之下,他已经看不见四贞的身影。

    “贞贞,小心”孙延龄边杀边喊,用剑连刺的围过来的敌军。

    他疯了一般的劈砍,身上墨蓝色的大氅染血,很快就如同墨一般的黑深。

    只要近一些,再近一些,就能刺中董全中了。

    他掷出了手中的剑……

    旁边一把刀砍向了他。

    “贞贞,小心”

    四贞好像听到了有人在叫她。

    在千军万马中,喊打喊杀声充斥的战场上,她听见了孙延龄的声音,却没有看见他的人。

    而这时,董全忠手里的箭放了出来,但那箭不知为何已经没有准头,四贞轻巧地避了过去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最终,这场战役,以吴世换得了董全忠退兵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当时董全忠受了伤,人马损失惨重,即使是吴世死在他的面前,他也不会退兵的,吴世的出现,只是给了他一个暂时停战的理由。

    战后,清点人数,死伤过半,白彦松为了护着四贞被杀,傅弘烈受了重伤,而孙延龄不知所踪。

    七天之后,带着人马出去找人的齐东平回来禀报:“白参领已经安葬,但额驸爷仍没有消息……”

    他抬眼看了看四贞,见四贞的目光森寒地死死盯着虚空之处,半晌才说出后面的话:“那日混乱,只怕是已经遇难……”

    那一日,被炸得面目全非,被马踏被杀的人不计其数,很多人都是连尸首都找不着,王永年就是靠他一只手上戴着的玉板指确认……

    虽然这些天都找不见人,四贞已经有了心理准备,但听闻这个消息,她还是觉得心如刀割,如同离水的鱼连呼吸都忘记了,许久之后,她才开口说道:“听说,吴三桂又加派了人马再度攻打桂林府,咱们得好好筹划,你去找傅大人他们过来,我们商量一下,接下来怎么办!”

    即便是知道孙延龄是遇到了极不好的事情,但只要一日没有找到他的尸体,四贞就相信,他还活着。

    眼下,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她去做。

    康熙十二年十一月,吴三桂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后,扯起“反清复明”的大旗,乘锐连下贵州、湖南,同时,福建靖南、广东平南二藩,以及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如四川之郑蛟麟、谭弘、吴之茂,广西之罗森、陕西之王辅臣,河北之蔡禄等也先后揭起叛旗,纷纷响应。

    康熙十五年十二月,吴三桂的侄孙吴世琮兵临桂林,早已全副武装的四贞出城迎战,吴军如潮水般涌进了桂林。

    桂林城破,四贞被带回了云南软禁,留下四贞的性命,并不是吴三桂对他的义女动了恻隐之心,而是意图通过她来来控制定南王部将。

    康熙十七年三月初一日(1678年3月23日),吴三桂筑坛于衡州府回雁峰前馒头岭,举行称帝加冕典礼,称“大周昭武皇帝”,定国号为“周”,改元“昭武”,改衡州府为“应天府”,改钟鼓楼为“五凤楼”,回雁门为“正阳门”,大街名“棋盘街”等,册妻张氏为皇后,孙吴世为皇太孙,加封文武,百官颁制新历。

    当时,大周辖衡州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陕西和甘肃等省。

    康熙十七年六月初,吴三桂在都城衡州亲点大将马宝,并授计率五万大军南下,攻击兵家必争之地永兴,两战两胜,大创清军,一战击毙都统宜里布、护军统领哈克三,夺据清兵河外营地(永兴依耒水而立,此水上接衡州,下通广东);一战大败前锋统领硕岱、副都统托岱、宜思孝所率援军,营垒被冲垮,河南岸失陷,清军被迫退回广东。

    康熙十七年七月,吴三桂亲自部署对广东、广西的大规模进攻。在衡州派出大将胡国柱、夏国相率十万大军,突入两广,几度得手,尤其在广西取得了更大的进展,除了梧州,全部都被吴军收回。

    康熙十七年八月,衡州酷热,吴三桂因战事吃紧心情不舒,焦虑过重,肝火过盛,突然得了“中风噎嗝”的病症,随后又添了“下痢”病症,太医百般调治,终不见效。吴三桂便授意心腹大臣,迎接皇孙吴世来衡州继位,托付后事。八月十八日深夜,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的吴三桂在都城衡州皇宫驾崩,时年六十七岁。

    康熙十八年(1678年)二月初七,大将军简亲王喇布复衡山县,五月中旬,吴国贵、马宝、夏国相弃衡州出逃,奔永州、辰州,入贵州。

    康熙十八年(1679)九月,清军复克大周帝国都城衡州(衡阳),结束了衡阳作为帝都的短暂历史。

    同年十月,已经三十八岁的孔四贞,在被软禁六年之后,重获自由。